32.7MB
00:0035:41
2022年6月20日,山东省青岛市出入境查验人员对青岛港码头进行检查。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,海运费的暴涨将给外贸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难。
“今年有客户要求延迟发货,很多柜子还在仓库里,其实我们都是用资金支持客户,压力还是挺大的。” 上海世诚实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上海世诚)CEO付明朝一直在思考这个库存——如果货物再延迟一天,仓储成本就会增加一天。
他清楚地感觉到,2022年生意不会那么好做了。上海世诚从事运动健身器材的外贸业务。 主要生产瑜伽垫、瑜伽球等室内运动器材,供应给国外超市、大品牌或亚马逊卖家。 往年,一定比例的客户也会要求延迟发货,但今年要求“延迟发货”甚至“放弃订单”的客户数量大幅增加。 然而,即使货物能按时出运,高昂的海运费也严重挤压了利润,甚至“运一个集装箱就得花上一大笔钱”。
有订单的企业担心出货,没有订单的企业更担心。 江苏南通一家小工厂的老板徐成算了算,今年一季度,工厂接到的新订单数量还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。 为数不多的订单中,仍有一批货物因4月份疫情封城而面临超时罚款的危险。
与2020年、2021年的火爆行情相比,这简直是天壤之别。 2020年前三个月,当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时,与其他外贸产品订单的直线下降相比,健身器材企业却被订单“砸”了。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,2019年至2021年,我国健身器材、体育用品出口持续增长,从2019年的34.3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66.06亿美元。2021年出口总额将达到89.45亿美元。
付明朝记得,国外开始居家隔离后,健身器材的需求就爆发了,就像食品、药品、防护用品一样。 2020年3月,上海世诚在阿里巴巴网站的查询量增至每月3000余条,日查询峰值达到120条,比平时增长80%以上。 “欧美国家是主要出口国家,室外健身房都关门了,很多人只能买器材在家锻炼。而且,外国人面对疫情第一反应就是锻炼身体,增强抵抗力。” 当时,同样是生产中心的东南亚,大部分国家仍处于封锁状态,不少外贸订单又回到了已经复工的中国。
小厂家的订单增长更是惊人。 徐成的工厂规模较小,主要生产家用哑铃。 年出口额在8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。 他告诉本刊,2020年全年,工厂接到的订单达到2000万元。 他认识的老板中,有的“三四月份的订单量已经到年底了”。 以前,厂家到处找订单,那一年“他们嚣张得直接告诉客户,‘今年我不接订单了’”。
然而,危机的苗头其实已经悄然显现。
付明朝并没有接到多少新客户的订单。 他评估说,很多合作多年的老客户的订单都能接受,“因为是可靠的品牌,需求不会随便改变。” 付明朝今年43岁。 他已经从商17年了。 曾在一些大公司从事过管理工作,有着成熟中年企业家的雄心和稳重。 订单的突然增加给供应链和产能带来了巨大压力。 “我们不仅要控制质量,还要评估交货时间。” 他带领团队前往山东、山西、河北等多个省份拓展新供应商。
事实证明他的谨慎是正确的。 新订单不断涌入的同时,航运成本也在上涨——2020年欧美疫情爆发后,不少港口出现工人大面积感染,码头不得不关闭。 正常装卸作业受到干扰,大量空箱积压在境外,难以返回。 但当时,人们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运费。 “并没有上升到夸张的水平,而且产品卖得很好,客户的库存很快就被清空了。 订单一到,很快就被抢购一空,并且立即订购了新的。” 到了2021年上半年,付明朝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。“好像有点太高了,但当时订单还是大量涌来。”
直到2021年第三和第四季度,所有制造商和客户都不得不面对高昂的运输成本——一个40英尺集装箱的运费从5000多美元增加到20000多美元。 如此夸张的增幅,付明朝还是第一次见到。 “一天一个价,显然影响了整个连锁店和顾客的销量。” 如果自己承担运费,发货到柜台就赔钱; 如果客户承受的话,利润空间就会被运费挤掉,客户显然就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下单了。 一些欧美客户已经开始将小型设备的生产转移到墨西哥、巴西等距离较近的国家。
需求泡沫也开始破裂。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,欧美商业健身房逐渐开放,室内健身器材销售放缓。 商家进入“去库存”阶段,勒紧裤腰带,首要任务就是消化剩下的库存。 此外,受整体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,人们对收入的预期不再乐观,健身器材成为最先被削减的支出部分。
终端消费者反应很快,等到一步步传导到供应链时,一些损失已经无法挽回。 徐成在2021年第一季度收到的订单中,很多订单预计最晚要到第三季度交货。 “到了年中,有几个客户觉得‘反正你也发货不了,我也卖不出去,就不要了’,想及时止损。” 2021年,徐成投入了70%,以抢占供应商资源。 准备材料的成本就“损失”了。
企业开始积极自救。 付明朝的方法是给予利润,让顾客能够“生存”。 从2021年第四季度到2022年上半年,他不断与几个大客户沟通,“一些合作时间较长的品牌客户整体实力不错,以后的订单不会中断,我们可以给他们一部分利润,即使订单不赚钱,也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,让他们以后有生意。”
大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和资源可以调动,但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,当运输、需求、成本、封锁等因素叠加时,几乎就意味着灾难。 “从今年年初开始,我就一直担心得彻夜难眠。” 年近60岁的徐成每天忙着寻找国内客户,希望将出口转内销,以节省高昂的运费。 本来很难找到愿意接手库存的企业,但4月份华东地区疫情的爆发,再次阻断了“回血”进程。 他的工厂已经停工半个多月了,原材料进不来。运输成品的卡车在高速公路上已经堵了7天了。 “交货延迟是肯定的。”
2020年5月22日,福建省惠安县一家工厂工人正在组装跑步机,导致供应链下沉
拥有一批货源稳定、质量稳定的供应商,是企业度过外贸危机的重要支撑。 近两年来,供应商让企业主们“又爱又恨”。 当市场好的时候,供应商就成为竞争的对象。 “很多人甚至直接付款去找供应商,一批半成品没人敢认为价格太高——上一个不想要,下一个马上拿走。”通过刷信用卡。” ”。 去年那些疯狂的场景还历历在目,徐城苦笑道:“有些品质在平时根本不值一提。 现金流已经投入,但收到的货不能满足今年订单的要求。”
与其他行业相比,健身器材行业的供应链并不复杂,但更为繁琐。 谢良凯提到,业内有一种说法,“一批货的生产周期是35天,其中25天是准备材料的时间”。 一台可以连接手机的跑步机可能涉及钢管、履带、电机、钢材、纺织品、机械电子等数百种原材料,产品品类众多的大公司需要与数百家供应商对接。 几乎没有公司会只做某一种类型的产品,因为健身器材的品类很容易扩散。 “健身达到一定程度后,消费者就会产生延伸的需求。一开始是为了保健、塑身,然后会走向更专业的领域。就像人们购买瑜伽垫一样,逐渐会走向更专业的领域。”用瑜伽球、空中瑜伽带、小哑铃等产品。”付明超解释道。
在中国,健身器材的供应链几乎从南到北分布。 业内人士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地图:“健身器材之乡”江苏南通,工贸企业众多,主要生产小型室内运动器材; 浙江永康、金华的五金制品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; 分布于山东德州 我们是大型商用设备的供应商,包括电机、仪表板等; 如果你是做渔具生意的,那你就得去山东威海。
这种分散、繁琐的原材料布局,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。 十几年来,付明朝建立了一支稳定、覆盖各个环节的供应链团队。 他告诉本刊,下沉的一种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。 “比如,有供应商接到我们的订单后,将一小部分数量分包给其他工厂,也就是三级供应商。在不违反我们原则的情况下,我们也会和三级供应商对接,这将有助于匹配价格要求较低的客户。” 另一种下沉是从源头抓质量,尤其是订单量大的旗舰产品。 瑜伽服是“七分材料,三分劳力”的典型例子。 原材料的品质决定了品质的70%。 浙江嘉兴是成熟的面料生产产业带。 其中有付明朝合作多年的供应商。 但除了缝制工厂和面料外,团队还将继续控制上游。 “为了增加瑜伽服的弹性,要么添加一般的氨纶,要么添加更高端的Coolmax纤维,我们也会对这些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,确保他们成熟可靠。”
历经多年的磨难,反复选择优质、成熟的供应商。 付明朝曾与一家供应商合作。 接了上海世诚的订单后,他又接到了另一家厂家的大订单,数量更大,利润更高,交货时间也更紧迫,所以他安排了付明朝的订单。 把时期往后移。 付明朝有一份与超市合作的订单。 如果超过期限,制造商将面临严厉的罚款。 最终,付明朝准时拿到货,不得不选择高成本的空运。
这次的教训,让付明朝开始投资一些自己合作过的优质工厂,力争拥有一定的企业主导地位。 “开发新供应商时,短期内看不透对方,只能通过订单慢慢筛选。合作一两次,就能清楚地看到诚信、品质、管控。”工厂的水平,出了问题会发生什么,这不是负责任的态度。”
他总结的另一个抗风险策略是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”:一款旗舰产品至少要有2到3个供应商。 其中一家为主要供应商,可承担日常产能的70%,另一家约占20%,替代三级供应商可吸收5%。 在分销方面,付明朝采用了“一南一北”的格局,拉开了供应商之间的距离。 例如,哑铃供应商在江苏、山东、河北,服装供应商在江苏、福建。 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,另一个备用工厂可以立即接管生产。” 付明超表示,工厂经常遭遇环保检查。 虽然最终通过了,但生产将会暂停一段时间。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,对于工期比较紧的订单,企业很容易陷入被动。
让他没想到的是,这种“一南一北”的布局极大地保障了疫情期间的产能。 今年3月华东地区疫情爆发后,上海、南通工厂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封锁,工厂开工困难。 现场“备用工厂”正常运转,避免了大规模订单加班。 由于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严重受阻,部分企业不得不前往附近的宁波港出海。 从上海到宁波港,陆路运输成本增加了80%。 集装箱在宁波港堆积如山,卡车排着三四天的队等待卸货,司机按小时收费。 相比之下,福建、山东等地的供应商直接从厦门港、青岛港发货,节省了大量运费。
国外开始居家隔离后,健身器材的需求和食品、药品、防护物资一样爆发式增长。 优质客户是谁?
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,今年的一大困境是“接单难”、“弃单多”。 一位从业20多年的贸易商告诉本刊,2020年至2021年,大量新客户、新订单将涌入中国。 “很多客户都是非常不稳定的‘B端小客户’,订单也比较简单。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,任何小工厂只要有原材料和模具都可以做代工。” 这种订单背后的需求是不稳定的。 当市场潮水退去的时候,总是最先被压缩的。
今年行业低迷时,企业还能拿到的稳定订单大多来自大品牌。
在健身器材外贸市场中,厂家对接的B端客户主要有几类:第一类是沃尔玛、Costco等大型超市,订单量大,偏爱中低档。最终产品; 第二种是来自亚马逊平台。 电商客户类型较多,业务规模跨度较大,品牌成熟度较高; 第三类是拥有独立健身房或瑜伽馆的客户,他们可能是健身爱好者或瑜伽老师,拥有自己的网站红经济,初期订单量较小,但更新快,用户增长快; 第四类是成熟的大品牌,如lululemon、迪卡侬、威尔逊等,销售中高端产品为主,拥有独立的定价权和运营网站。 消费者粘性较高,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,不会随着市场变化而“涨跌”。
第四类客户是厂家最珍惜的合作伙伴。 然而,在十几年的外贸合作中,大品牌对厂家的要求已经从简单的贴牌生产延伸到设计,有能力接受订单的企业屈指可数。
南通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金瑞特”)就是其中之一。 作为健身器材外贸公司的龙头商家,金瑞特的主要合作伙伴都是中高端成熟品牌。 “我们其实也做OEM,但是OEM和OEM是不一样的。有的只是简单的OEM,比如生产一个基础踏板。工厂有模具,不同的客户可以选择做不同的颜色,或者刻在某个地方。” “行业里90%的公司都是这样做的,比较容易被淘汰。”接手该公司的“创业二代”金叶说。 2016年,她的母亲留学归来后创办了一家公司。金野三十出头,长相英俊,头发长长,谈话时总是愿意耐心解释行业内的专业术语。
如今,金瑞特已经能够参与客户的设计和研发过程。 许多客户只拿到了全新设计的 2D 图纸或 3D 渲染图,甚至是概念图。 “顾客只会说,‘我想要这样的东西,它应该是这样的,有什么功能。’” 但他们不会考虑实际的生产问题,或者某个零件到底用塑料还是铝更好,毕竟不只是制作一两件漂亮的工艺品并投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,很多结构。并且需要更换材料。”
金瑞特的设计团队将优化图纸细节,工厂制作模具和打样。 产品测试后,将重复前面的过程。 从拿到图纸到产品上市,一个完整的周期大约需要两年多的时间。 “南通能配合客户进行这一开发的企业并不多。”
金野曾经接到过一份来自美国的订单。 这是一个专门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训练装备的品牌。 金瑞特需要帮助生产一根跳绳。 我们收到的图纸已经比较完整,但研发团队帮助改进了手柄上的细节。 “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训练者,你可以握住任何一种跳绳。但是做体能训练的专业运动员需要在拇指位置找到一个受力点,这样握起来很舒服,而且手之间的摩擦力也很大。”而且跳绳也很大,跳得很快就不会被甩出去。” 当时跳绳的手柄上覆盖着EVA泡沫材料,绳子很轻,但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,稍微重一些的手感对发力会有帮助,后来金瑞特建议更换手柄材料。改为热弹性橡胶,质感确实提升了不少。
这款跳绳的最终产品售价为50元,售价高达49.99美元——市场上大多数跳绳的价格区间为2至8元。 “它看起来很普通,但一旦上手,你就会发现它是一根非常有用的跳绳。”
浙江省金华市一家智能工厂内,工业机械臂正在轮毂上工作。长三角城市是健身器材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商。 走出你的舒适区
金瑞特用了近10年的时间,从单纯的代工企业逐步转型为服务中高端品牌的企业。 如今,金瑞特的工厂车间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生产。 车间两侧的注塑机都在自动运行,机械手机器人直接将成型品从输送管道上从模具中取出。 车间里只有几个工人走来走去,从机器人收集的一篮子产品中挑选出有缺陷的产品。
然而,国内健身器材外贸企业大多还停留在OEM生产阶段。 谢良凯从事健身器材外贸已有16年。 他也是一名健身爱好者。 现在他创立了独立的运动健身品类跨境贸易平台“快吉通”,定位服务中高端品牌,可以提供美国零售和外贸连接。 订单和产品展示服务。 他告诉本刊,中国对体育健身的接受较晚。 “即便是最早开始健身器材外贸生产的老板们,对器材本身也可能知之甚少。”
在欧美国家,健身逐渐从职业运动员蔓延到普通百姓,并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成为一种习惯。 到了20世纪90年代,健身器材加工行业开始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转移。 谢良凯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抓住了当时的外贸商机。 “那时候生意很好做,夸张一点,顾客带着钱来到中国,排队进货,利润最高的时候,利润可以翻三倍。老板不需要懂太多健身知识。”只要有资源,愿意投资,就能做好生意。”
金瑞特由金野的母亲于2003年创立,最初也从事低利润的OEM生产。 “一个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,是没有资格选择客户的,尤其是工厂里有很多工人要支撑的时候。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收支平衡。即使订单的利润很低,只要“既然能养活工人,我们就接手更多的合作,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,想走中高端品牌路线。”金野记得,刚成立的金瑞特是一家。 “非常传统的工厂”,只有两层楼。“很小,就像一个家庭作坊,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。”
转变的机会最初来自于母亲对女儿的爱。 2013年前后,正在美国留学的金野告诉母亲,自己正在考虑回国发展。 当时,金瑞特年出口额达到4000万元,已经是健身器材行业的第一梯队。 “4000万的规模是很舒服的状态,有合作贸易商帮忙接单,公司只做生产,就能赚钱,不用承受很大的压力,甚至不需要研发部门,工程部,或者质量工程师等等——这些部门的人年薪20万元起,成本会高很多。”
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无所事事。 金野的妈妈感到“压力很大”。 公司似乎陷入了停滞状态,老客户、老员工、老生产模式都没有新的补充。 “我妈妈说,如果她自己做就足够了;但如果她想传给我,就应该扩大和改变。” 说起自己的母亲,金夜的语气里总是带着敬佩和不忍。 她在美国读研究生时,有一次回国看到了搬迁的新工厂。 干净明亮,与最早的家庭作坊完全不同。 “她是个很瘦的女人,有30多亩地,她拿着大图纸一点一点研究新工厂。工厂和一般公司不一样,要考虑的东西很多,包括防火、防水等。必须有计划”
在硬件升级之前,金瑞特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“软资本”。 “有些项目的研发是高度保密的,客户最担心的就是厂家模仿生产并拿到市场上销售。但我妈妈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人,非常可靠。” 在涉足高端产品开发之前,金瑞特还接手了一些普通的研发产品。 “研发初期很容易亏钱,因为很多事情因为缺乏经验而没有预估。 但妈妈一旦下单,就无法收回来了。 不管损失多少钱,我都会坚持完成这个项目。”
确定转向中高端定位后,金瑞特第一步就是对车间进行数字化改造。 此前,车间里的每台机器都有一名工人看守,每小时给机器“加料”。 添加材料需要5到10分钟。 机器将会冷却。 灌装完毕后,再次预热、调试后,方可投入生产。 更换成完整的智能集中供料系统后,只需在车间末端放置几个大桶来装载原料,机器就会自动通过真空管道将原料直接从桶中吸走。 一名工人可以同时照顾5台机器。 另一个智能制造系统将整个生产系统与机器连接起来。 订单生成后,系统自动排列订单,生成最优任务计划推送给机器,机器自动运行。 系统实时监控仓储数量。 当每日产量与前一天相差过大时,会自动报警。 这时,车间主任就需要介入检查生产状况。
下定决心投资数字化转型并不容易,巨大的成本会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。 金野算了一下,改造的总投资几乎是公司一年的利润:一套集中供料系统花费近200万元; 车间里总共有四十、五十台机器,每台机器上的每个机械手都需要20万元……这还不包括“浪费”的成本——制造业的现金流非常敏感,企业很难一次性调配大笔资金。 “今年我舍不得全部换,10台。明年再换10台,如果我们有更先进的管道,就得把去年的管道拆掉,去年管道上花的钱就浪费了”。 直到2019年,全自动车间经过几轮更换后才进行了升级。
2014年10月15日,第11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琶洲展馆开幕。线下展会曾经是外贸客商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获客渠道(视觉中国供图)。 网上交易正在遭遇
2022年3月31日凌晨,金瑞特工厂所在地南通先锋街道发现4例确诊病例。 工厂被划分为控制区,没有出入口。 当时,工厂里有30多名外地员工,还有几笔紧急订单等待生产。 与母亲商量后,金野带着行李进了工厂,在办公室里搭了两张床垫,一呆就是21天。 “疫情期间,外贸客商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只有四个:发货、洽谈订单、营销、提振员工士气。”
但对于线上交易渠道成熟的厂家来说,疫情对订单洽谈和营销的影响非常微弱。 2007年左右,金瑞特已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。 发展至今,每年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的订单成交额约占40%。
从0到40%,无论是外贸厂家还是客户都经历了漫长的“教育和适应”过程——在制造业,亲眼看到实体工厂能给客户带来不可替代的安全感。 。
早期,广交会是厂商获取客户的主要渠道。 金野曾看到,一位国外采购商参加完广交会后,从收到的20张名片中挑选了5家企业,一一参观了工厂。 这是一个漫长的订单谈判周期。 展会上我们建立联系、报价、看场、制作样品、进一步修改设计。 半年内拿下订单很难。 不仅是买家,制造商也倾向于线下获取客户。 “老一辈外贸人不太注重渠道。 如果您与母亲谈论生产,那就是她的“国家”,她可以无休止地谈论。 但是让她说话。 销售,她不知道从哪里开始。”
离线展览确实已经将大量稳定和高质量的客户带到了企业。 在回到中国加入Jinruite之后,Jin Ye带领他的团队平均每年参加8个海外贸易展览会。 许多海外展览没有机构。 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生的工厂所有者对互联网的运营非常陌生。 当他们通过官方政府渠道参加“小组”时,只能获得一个小的标准展位。 在国外学习了多年的金·耶(Jin Ye)在处理此类活动方面更好。 她总是直接与组织者在线注册,并成为首批进入该品牌展览的中国公司。
实际上,中国对跨境贸易的在线尝试已经开始,阿里巴巴国际站是其中最著名的平台。 该项目成立于1999年,当时杰克·马(Jack Ma)创业并被称为“阿里的长子”时,它已经存在。 金·鲁伊特(Jin Ruite)于2007年加入了阿里巴巴国际站,但当时,国际电台更像是企业黄页。 在客户在网站上获取制造商的联系信息之后,双方转向离线交易。
2013年左右,阿里巴巴国际电台推出了“一次访问”交易功能。 就像国内淘宝业务一样,买家需要提前将一部分付款存入阿里巴巴平台,然后在收到货物后支付余额。 当时,许多制造商和客户对此形式非常有抵抗力。 “'我什至不认识你,所以我必须在网上支付30%的价格',客户怎么能相信?” Xu Cheng仍然不习惯在线业务,但是在上一年取消了离线展览之后,他不得不招募一个年轻人来代表他管理在线商店。 西·利安吉(Xie Liangkai)解释说,许多商人仍然不习惯在线签署订单,因为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联系并不意味着成功合作。 “如果没有长期积累的行业和一系列成熟的标准,就很难判断供应商或客户的资格。”
相反,Fu Mingchao认为,这种在线交易表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未来的主要渠道。 以前,他曾与来自澳大利亚的两个年轻买家打交道。 从询问到秩序,这两个年轻人只花了两天时间。 “年轻一代正在掌管,数字化是时间问题。如果制造商违反了规则,阿里巴巴的信用保险将直接退还给客户 - 如果客户不相信我,也没关系他们会相信平台。” 他成为了第一批合同商人,允许员工必须“麻烦说服客户在平台上下订单充满信心”。 借助交易数据的积累,Topko品牌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在阿里巴巴搜索页面的首页上排名很高。 Fu Mingchao仍在与当时被“说服”的许多客户合作。
在数字化转型期间,阿里巴巴的在线交易系统正在继续成熟。 阿里巴巴国际站总裁张孔(Zhang Kuo)在2017年负责国际电台的数字化转型。在接受本杂志的采访时,他提到他所设想的系统是“所有产品都必须数字化以吸引更多人; 海外要求它必须能够及时捕获并快速迭代产品; 外交贸易数字化不仅涉及在线营销,核心是整个外交链接的重建。与此相对应的商品是买卖双方是否可靠,然后有跨境资金,跨境物流和全面的外交贸易服务,包括海关许可,外汇和税款退款等。
1964年5月,广东省广州举行的广州展览会大厅(Visual China提供的照片)
当Covid-19在2020年爆发时,阿里巴巴国际车站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了现场广播功能。 Jin Ye是最早参加现场广播的人之一。 她带来了拍摄设备“参观工厂”。 客户可以看到工厂运营和产品详细信息,并且在线订购系统保持平稳。 第一个现场直播有点“将鸭子赶到货架上”。 手稿最初是准备了30分钟,但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。 国际电台的直播需要英语。 Jin Ye的英语说话很流利,但在面对某些行业专业术语时,他将不可避免地被卡住。 在直播期间,消息区域完全保持沉默,但是在结束后,商店的访问者数量增加了300%,该公司收到了许多客户的电子邮件 - Jin Ye后来了解到,当时,许多外国客户不知道如何在现场广播室互动。
在今年的锁定期间,谈判订单不再是Jin Ye的问题。 她已经成为现场广播室的好玩家,可以以平静而慷慨的方式在镜头前介绍工厂情况。 此外,Jin Ye基本上维持每两天一次视频会议的频率,讨论从新季度的合作框架到新样本设计,材料和随后的开发的所有内容。 锁定锁定后,新样本将很快在线。
但是,许多尚未接受数字趋势的中小型工厂仍在挣扎。 阿里巴巴国际电台开始其数字化转型后,商店布局,产品选择到交通曝光等的运营要求越来越高。 年轻的“第二代”也许能够与工厂进行平稳的过渡,但是对于五十岁以上的第一代企业家来说,跟上转型速度似乎要慢得多。 在采访中,徐成不想说太多。 他只是不时叹了口气,“如果这次我可以生存,我将不得不花很多钱招募更多的年轻人,以引导我牵手。”
(Xu Cheng是本文的化名,实习生记者Zhang Qianyu也为本文做出了贡献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zxeconomizer.com/html/tiyuwenda/2092.html